Metrodaily – 健康Up 1 Up(2022-11-10)
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號癌症,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,2019年共有5,000多宗新症。而確診時僅約一成屬於第一期,第二、三、四期各約佔四分之一左右。《Metrodaily》專訪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,為大家詳細講解不同期數大腸癌的治療方法。
明周娛樂 – 醫健知多D(2022-10-17)
盲腸炎大家一定不會陌生,可是卻常常被誤解,因為真正發炎的部位,並不是盲腸而是闌尾,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說,吃飽後跑跑跳跳會有盲腸炎,是真的嗎?右下腹痛是不是代表盲腸炎?患盲腸炎真的會影響女性生育嗎?盲腸炎有沒有黃金治療期?《明周娛樂 - 醫健知多D》專訪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,為大家講解盲腸炎的發炎原因。
香港01 – 醫師Easy(2022-10-11)
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其實不少,包括外科手術切除、化療、標靶藥,以及較新式的免疫療法。《香港01》專訪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,為大家講解大腸癌不同期數的手術治療方法。
信報 – 杏林筆記(2022-09-21)
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號癌症,要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,需要從生活習慣及篩查着手。《信報 - 杏林筆記》專訪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,為大家講解大腸癌的預防方法。
Great Doctor – 健康頻道 (2022-08-15)
「小腸氣」的正式名稱是「疝氣」,即指部分內臟離開了它原本的位置,穿過某些不正常的空隙跑到了其他地方,而最常見是肚內的腸臟去到了肚裡其他空間。
Metrodaily – 生活版(2022-07-07)
「小腸氣」的正式名稱是「疝氣」,即指部分內臟離開了它原本的位置,穿過某些不正常的空隙跑到了其他地方,而最常見是肚內的腸臟去到了肚裡其他空間。
AM730 – 健康生活 (2022-06-30)
「小腸氣」大家可能都聽過,但常會有一個誤解:這是一個小朋友的病。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表示,的確有一類小腸氣是在小朋友身上發生,但更常見卻是出現於成年人及長者。
信報 – 杏林筆記 (2022-05-20)
「小腸氣」這名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但卻可能會有一個錯覺:這病的患者以小朋友為主。其實,小腸氣有兩大類,一類是在小朋友身上發生,和先天的生理結構有關;但比較常見的卻是在成年人尤其長者身上發生。
香港開電視 Fit 開有條路訪問 (2022-05-12)
「手術治療」專題,邀請到外科專科吳家健醫生,探討腹腔鏡疝氣修補術。疝氣又名小腸氣,年紀愈大,因腹部肌肉和筋膜退化,當受力不佳,腹腔器官會容易掉出,建議進行疝氣修補術,將內臟回復原有位置。《星級至Fit教室》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探討更年期的治療及預防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