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癌(瘜肉)2
上一篇文簡介了瘜肉,今次我們繼續深入探討腸癌和瘜肉。如果做大腸鏡時見到有息肉,一般都會切除及進行病理化驗,才能確認是否有癌細胞。如化驗過後發現是腺瘤,患者需要在約3年後做下一次大腸鏡檢查。目的是趁息肉未轉變成癌症前切除。
如瘜肉確認為惡性,病人要在6個月後做大腸鏡覆檢。如瘜肉不幸已入侵大腸壁,甚至出現轉移情況,例如淋巴或其他部位,患者可能需要做手術切除一部份大腸和淋巴。
無論有沒有病徵,當自己年屆45歲時,應做一次內窺鏡檢查,並每10年覆查一次。
近幾年,香港亦引進了非入侵性檢查,就是大便隱血測試。如結果呈陽性,有可能是腸道潰瘍、發炎、瘜肉或腸癌引起。雖然測試十分簡單及非入侵性,但測試不能反映大腸有沒有細小瘜肉或其他結構問題。
亦有患者因為心臟問題需長期服用薄血丸,不適宜做大腸鏡,可以考慮其他非入侵性檢查如電腦斷層大腸造影檢查 (俗稱虛擬腸鏡) 或膠囊內視鏡。前者是用電腦掃描來檢查大腸內壁,後者是把藥丸膠囊內視鏡吞服,它隨着腸道蠕動進入大腸並拍攝。兩者都可以檢測到瘜肉及腫瘤,不過對一些細小的瘜肉卻無法準確辨別,即使檢測到瘜肉,亦無法立刻切除治療。
因此大腸內窺鏡檢查目前仍是最有效方式來篩查、治療及預防大腸癌。